[问与答] 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标准高度是多少?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3-10 13:17
  • 签到天数: 10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CEO

    升级   45.08%

    专列
    发表于 2013-10-5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楼主所提问题,我从网上收集整理了一下,首先感谢原作者zhangxiaoqun(出处<<铁道论坛>>),希望能有所帮助:
    接触网的注意参数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在实际的应用中时,需要结合行车速度、行车界限等多方面的注意一些参数,这些的注意参数有导高、侧面限界、结构高度等。
    先解释一个术语:导高      
    导高是指接触线悬挂点高度的简称,是接触线无弛度时定位点出(或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一般用H表示。
    接触线的最高高度,是根据受电弓的最大工作高度确定的。我国电力机车TGS型受电弓的工作高度为5183~6683mm,考虑到接触线可能出现负弛度及保证受电弓接触线工作压力的需要,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的确定,是考虑了带电体对接地体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及通过超限货物的要求。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对于行车速度在160km/h~200km/h时,对施工误差要求更加严格;定位点两侧低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的高度的施工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不得大于20mm;同一跨距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
    最低点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含隧道)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下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既有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5330mm。
    开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应根据双层集装箱的高度和绝缘距离确定。一般采用6450mm导高。对于客运专线,应为不存在超限货物列车通过问题,为了提高接触悬挂稳定性,导高较低,一般采用5000~5500mm。
    侧面限界



    支柱侧面限界是指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架设的,接触网支柱的安装必须符合《技规》的要求。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要求接触网支柱及其电气装置的建筑不得侵入《技规》规定的铁路建筑限界。为了安全起见,支柱侧面限界的设计值比建筑限界规定值要大,详见表1。
    表1
    支柱侧面限界选用表(单位:m)
    曲线半径(m)
    200
    300~599
    600~1000
    >1000

    曲线外侧限界(m)
    2.850
    2.70
    2.60
    2.60
    2.50
    曲线内侧限界(m)
    3.10
    3.10
    2.80
    2.70

    在直线区段,支柱侧面限界在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0mm;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比如机车走形线)必须大于2150mm。
    曲线区段,受外轨超高的影响,上述距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便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加宽。
    采用大型机械化养护的路基路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满足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不应小于3000mm。
    牵出线处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应小于350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3100mm。
    站场上的软横跨支柱其侧面限界一般为3.0m,基本站台上的软横跨柱为5.0m。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较大的原因是为了照顾车站的美观一级客流行人的方便。中间站台上支柱内缘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m的轻型车通道。
    桥墩台上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设置条件受桥墩台的制约,一般按如表2选用。
    表2 桥墩台上支柱侧面限界选用表(单位:m)
    线路条件
    曲线外侧
    曲线内侧
    曲线半径(m)
    250~1500
    >1500
    250~1500
    >1500
    2000~4000
    侧面限界(m)
    2.90
    2.70
    3.00
    2.90
    2.80
    同时为了保证电气化区段超限货物运输和行车安全,保证接触网与线路的相对位置,供电会同工务部门在接触网支柱内侧或隧道边墙的一侧划一红横线,红横线上面标注轨面至接触网接触线的高度即导高,红横线下面标注接触网支柱内侧或隧道边墙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即侧面限界。红横线的高程是钢轨顶面的设计标高。
    此红横线其作用是限制轨面标高和侧面限界不超过规定,是确定轨面、接触网接触线、隧道边墙及接触网支柱内侧面相对位置的依据。红线一经画好,即为线路和接触网检修时应共同遵守的标准,实际轨面标高与红线高程之差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30mm。如需重新划表必须经上级部门批准。
       结构高度



    链形悬挂的结构高度是指接触网悬挂点处承力索和接触线的铅锤距离,有符号h表示。
    要确定一个技术、经济都合理的结构高度,一般应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1)最短吊弦长度不要过小,在极限温度时,其顺线路方向于垂直方向的偏移角不超过30°;
    (2)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减少支柱高度;
    (3)选择适当的悬挂类型,全补偿比半补偿要求较低的结构高度;
    (4)考虑适当的调整范围,如起道的影响;
    (5)便于调整和维修。
    设计中所指的结构高度是指接触线无弛度时,在悬挂点处承力索至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一般取1100~1700mm,目前多采用1400mm,高速电气化铁道中,为了改善定位点接触线弹性,结构高度一般取值较1400mm大。可由(式1)表示:
    H =
    Fo +
    C min
    (式1)
    式中
    h——结构高度(mm);
    Fo——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弛度(mm);
    C min——最短吊弦长度(mm);
    由(式1)可知,结构高度与承力索的弛度有关。在已知Fo时,就可以确定结构高度h。最小的结构高度必须满足最短吊弦(一般不小于500mm)在最高温度时,其顺线路方向的偏角不超过30°(全补偿链形悬挂不超过20°)。最短吊弦的计算是以选择最长的锚段为依据的,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结构高度的取值以偏大为好。
    隧道内的结构高度一般为450~550mm,不得低于300mm。结构高度过小,会在吊弦处形成硬点,甚至在受电弓通过时,在跨中使接触线与承力索相碰撞。同时,结构高度偏低,
    欲改善悬性工作状态,必然会增加滑动吊弦的使用数量。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增大结构高度会相应的改善悬挂的运营条件。
    本帖评分记录逍遥币 收起 理由
    w910621 + 3 ~妥妥的~
    总评分: 逍遥币 + 3 

    1、论坛有相关的安装教程,如果找不到请加群126200885.

    2、论坛严禁违规谣言内容,积极相应净网2020!

    3、加入逍遥VIP全网免回复、免逍遥币不会被水雷炸! 点击开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QQ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